好文好圖用作善意分享。如有侵權煩請告知必當刪除連絡電郵: geegeelooloo@gmail.com

8/30/17

四年不用喝水的南非肺魚: 沙漠裡的魚 (08/29/17)

(謝大成分享)



翁士博:不如意的時候,學學非洲肺魚的精神吧!

作者: 翁士博

非洲肺魚。本文圖片皆為作者提供。

非洲是一塊富含奇特野生動物的大陸。問起非洲讓你想到什麼動物,或許你會說世界地理頻道上的肯亞動物大遷徙、南非的吉普車遊獵,追逐羚羊和斑馬、「獅子王」草原上的獅群和大象、「馬達加斯加」的狐猴和河馬,要不然就是薩哈拉沙漠的駱駝……那的確都是非洲具有代表性的動物。若是問我,非洲最強壯、生命力最強的動物,我會說「肺魚」!

非洲肺魚(African Lungfish)不怎麼出名,即便在非洲當地也沒有太多人知道,或者說許多非洲人都看過肺魚但卻說不出牠的名字。肺魚的名字怪,長相更怪,稱作肺魚是因為牠的鰓和鰾可以當作哺乳類動物的肺一樣使用,意謂即使離開水面也能呼吸;長相介於土虱、泥鰍、鰻魚的綜合體,或是四不像,全身滑溜,土灰色沒有光澤,毫不起眼,滿難看的。朋友聽我介紹完,還以為寫作「廢魚」咧。

烤鯉魚。
的確肺魚看似一無是處,沒有經濟價值,沒有人飼養,沒有人捕捉來賣;可以吃,但是沒有人要吃,因為口感很差,滿是土味。不若當地人喜歡吃的鯉魚(Carp)烤來別具風味、鯰魚(Catfish)肉質那麼鮮美、或是鯽魚(Tilapia,台灣稱吳郭魚)如此肥厚有料。偶爾會在鄉村裡的魚攤位上看到擺出兩尾肺魚,好奇問問,老闆只是聳聳肩說「今天在湖裡不小心捉到的,也不知道是什麼魚……你要嗎?送給你!」

連非洲人都不要的魚,肯定是難吃極了。牠會滿是土味的原因,說來令人吃驚。

非洲的賣魚攤販。
我第一次聽到這種生物,是在一片完全乾涸的蓄水區內,徒步去參觀一所小學。當時正逢乾熱季,烈日當頭,超過40°C的空氣,流的汗瞬間就蒸發掉,身體卻無法散熱,走個10分鐘就幾乎要中暑了。腳底下踩著的是龜裂的土地,乾涸的土並不是平整的,每個裂縫的邊緣都凸起,一不小心就會被絆倒。熱得昏昏沉沉,走得搖搖欲墜,放眼望去一片光禿禿,很難相信有生物可以存活在這樣極端的天氣下。

在一旁的小學校長說,「每年當雨季來臨時,蓄水區內的土地都會被雨水覆蓋,有時水位高到小朋友還要划船上學呢。」

我回說,「那豈不是挺不方便的?」

校長笑著說,「小朋友玩得很開心,因為湖裡可以抓到魚喔。」

我想,這裡靠近薩哈拉沙漠的南緣,是極為乾燥的草原氣候,「每年雨季不過兩個月,就長得出魚?魚從哪來的?」

校長指指腳下的乾土,「從泥土裡鑽出來的,牠們平常在土裡游泳,遇到雨水才鑽出來!」

當下我忍不住噗哧笑了出來,聽起來簡直是天方夜譚呀。

剛到非洲的時候,當地朋友就告誡過我:在古老的大陸上,不要輕易地認為什麼是不可能。許多在歐美國家講出口會被當作是怪力亂神的胡謅情節,到了非洲卻可能是真實發生的故事。不要鐵齒,世界上總會有些神秘的事物,是現代科學無法解釋的。

好吧,我相信,因為雨季來臨的時候,的確看到很多小朋友在湖裡抓魚。之後我花了些時間,想要找出「在乾土裡游泳的魚」。但是當地人也說不出那種魚的名字,就算說得出來也是當地土話的俗稱,讓我對這種生物的存在半信半疑。

直到有天看到報導,一名俄國人在聖彼得堡要挑戰最久不進食的世界紀錄,超越歷史上90餘天的愛爾蘭絕食革命。科學家說:只要荷爾蒙、基因、水分和體脂肪的比例正確,理論上人類的確可以3、4個月不進食而依然存活。但如果跟自然界的動物做比較呢?黑熊在冬眠期可以長達5個月不吃東西;海鬣蜥(Marine Iguana)在極端環境下有一年不進食的紀錄;緬甸蟒(Burmese Python)如果吞下一頭山羊,可以2年不需要再吃東西;還有,非洲肺魚當棲地乾涸、食物消失的時候,會把自己埋在泥土裡,等待河水歸來的時間,可能長達3年......

龜裂的乾河床。
馬上找了非洲肺魚的圖鑑來看,對照湖邊小朋友抓到的魚,才印證了小學校長的話。不過校長有一點說錯了,肺魚在乾季的時候不是在土裡游泳,而是分泌一種黏液,將身體緊緊包覆起來,趁土壤還有點水分的時候鑽到軟爛的泥巴裡,碰到鑽不動的泥土,甚至會把土吞進嘴哩,藉此往下蜷伏,把自己埋起來「穴居」,土地乾涸時就在深土裡「夏眠」。

居然有動物是需要「夏眠」的!就是為了躲避地表終日超過40°C的高溫、還有烈日的曝曬而演化出來的生存本能吧。泥土深處可是比地表要涼爽,也含有較多水氣,加上肺魚身上那層黏膜,可以保持身體水分不會散失過快、脫水乾熱而死。沒有食物的問題,就靠著降低新陳代謝率到平時活動的60分之1,然後消耗自身的肌肉和體脂肪,熬過漫長的乾季。

肺魚就這樣在泥土裡等待下一次潮水的到來。如果一切順利的話,每年降下第一場雨之後,乾涸的土地變成柔軟的爛泥,出現小池塘或河流,肺魚就會逐漸恢復活動力,鑽出地表,重見天日。如果不順利的話,例如遇到乾旱,撐得過的肺魚,就只能熬到隔年下雨時再探出頭來覓食。或是棲地改變,從此河流不再經過此處,肺魚只能等待零星的降雨,沿著泥巴游往新的棲地。最慘的是,在乾季有可能被人們拿去蓋房子。

土製的磚塊。
在偏僻的村莊裡,乾燥的土塊因為質地堅硬,取得容易又價格便宜,是平民的建材,只需將乾土塊切成四方形再混合草桿,就可以用來蓋房子,稱為土磚建築(Adobe)。土磚並不耐久,如遇到下雨,壽命最短只有三到五年,就會開始溶解,住家再補上新的土磚。有村民說,有一次雨季下起了暴雨,房屋的牆壁開始融解,居然從土磚裡蹦出一條魚!

他嚇了一大跳,我聽了也嚇了一大跳!他因為牆壁游出一條魚而受到驚嚇,我則是對肺魚旺盛的生命力感到驚訝不已,甚至帶有些崇拜的敬意。牠躲在土裡夏眠的時候被村民挖去、切成土磚蓋房子,命運何等悲慘。在土磚裡等待破土而出至少也有3、4年之久,沒有任何食物,房屋的牆壁又不如深土裡涼爽濕潤,牠就這樣屏氣沉潛,才等到這場大雨來解救牠,讓牠游回自由的大地呀。

所以我說,非洲生命力最強的動物,就是「肺魚」了。大家印象中的強壯猛獸,獅子、獵豹雖然有莽原上的霸主、萬獸之王的頭銜,但牠們終日汲汲營營也不過是在為下一餐著想、為了填飽牠們偌大的腸胃罷了。一旦糧食出現問題,或是生態開始變遷,最先倒下的也是牠們。過去一個世紀,非洲的獅子因為獵物減少、棲地縮小,估算數量已減少了80%,命運一直在走下坡,還真是囂張沒有落魄得久。

對照這些看似雄赳赳氣昂昂的霸主,其貌不揚的「肺魚」,安靜沉穩、內斂不招搖,懂得忍耐、深蹲、沉潛,等待機會來臨時再奮力而出,這樣的屏息性格,讓牠的物種存活了超過三億年,逃過多次環境、氣候、棲地的變遷,可說是遠古時代的活化石。美國生物學家馬歇爾.馬奇屋說,肺魚有卓越的降低代謝率能力,抵抗長時間的挨餓。會演化成如此是因為命運,乾季就是沒有東西吃,還是得活下去。

場景回到村子裡賣魚的攤子,既然老闆要送我一尾肺魚,我因為好奇也就接受了。回家要料理,準備下鍋的時候,老闆都已經把內臟去除乾淨了,牠躺在砧板上,居然又開始抽搐起來!天呀,我幾乎是閉著眼睛吃完那一餐的,阿彌陀佛,以後絕對不敢再招惹牠旺盛求生的靈魂了。